【李叫兽】为什么你学得会微积分,学不会管理学?

为什么你学的会微积分,学不会管理学?

—【李叫兽】:学习商业理论的正确姿势

面临专业问题,其实最悲剧的偏见并不是下面这段对话

A:“你什么专业的啊?”

B:“我学计算机的。”

A:“哇!那你肯定能帮我把这电脑修好了!”

B:“……”

我觉得最悲剧的偏见应该是下面这段对话:

A: "你什么专业的啊?"

B:“我商学院毕业的。”

A:“哦,那算了,反正你啥也不会。”

B:“……”

当被问到如何看待“管理学”等专业,很多人会使用一个很虚的形容词,这个形容词就是“虚”。

为什么觉得虚呢?很多人觉得学了英语至少掌握一门语言,学习计算机至少会编程序,那么学了商业理论后好像还是不会战略分析。嗯,如果你觉得把所有商业理论背一遍就算学会了商业理论,也请在学英语时使用同样的方法:把26个字母背一遍就行了。

那么假设你想具备高超的商业分析能力和战略思维,应该怎么办?

下面3个部分会解答你的疑惑

商业理论有用吗?

为什么商业理论难以学会?

那么应该如何学?

1,学习商业理论有用吗?

很多人觉得“经验才是王道”,“管理、营销等都是靠实战经验,理论没什么用!”

请先看这样一个例子:

下面两行数据,请预测第7个数字是什么。

我想大部分人会直接预测第一题答案是7,而第二题没有做出来。

但是如果我告诉你第一行是某一期彩票的中奖号码,前6个数字完全是随机的,你还会预测第7个数字是7吗?

如果我告诉你第二行数字是梅西从2004年到2011年的联赛进球数,第二行你会预测不出来吗?

所以,面对大部分事物,如果我们不了解背后的道理,仅仅是直观观察,往往得不出正确的结论。因为科学往往是反常识的:

直观感觉,我们会说“哦,太阳升起来了。”但是实际应该是“哦,地球又自转了一圈。”

直观感觉,我们觉得下雨是“老天爷的眼泪”,但是实际上是“云层水汽遇冷凝结成雨。”

直观感觉,我们觉得“金钱激励提高员工积极性。”但是40年前的研究已经证明,在创造性劳动中,金钱激励降低了员工的参与程度、积极性和创造力。

直观感觉,我们觉得营销时,宣传的优点越多越好。但是现实是,这样往往会扭曲和模糊化你的定位,导致品牌塑造失败。

直观感觉,产品性能越高越好。但是现实是,过剩的产品性能无法创造溢价,这时不如牺牲一部分性能来提高灵活性。

虽然经验非常重要,但是“靠直观感觉在经验中归纳总结”和“有意识地实践被科学证明过的理论”之间有显著差别。

凭借经验和观察,古人觉得鸟能飞是因为它有翅膀,因此觉得人有了翅膀之后也能飞。但是历史上所有这样的尝试者都被摔死了。直到后来牛顿、伯努利等人揭示了飞行背后的理论,才让人类对飞行的尝试第一次变得可能—人们第一次意识到,鸟能飞不是因为有翅膀,而是因为通过整体的构造塑造了一个升力体系。

同样,凭借直观的感觉和长时间经验积累,即使你不刻意学习任何东西,等你到了40岁,你可能也懂得很多知识和技巧。但是区别在于,自己的单纯经验归纳,不仅不准确(见上面例子),而且进步很慢。现在经过科学的学习训练,普通大学生可以用1个月时间掌握微积分,而在200多年前,即使是顶尖聪明的人,掌握微积分也需要30年—这是因为我们有了教材,而几百年前的人只能通过慢慢积累经验和摸索。

所以你需要知识和理论,以帮你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。否则,当你看到苹果的广告,想当然得觉得苹果的成功是因为其“Think Different”的广告和营销,这和“古人看到鸟有翅膀且能飞,想当然地觉得鸟能飞就是因为有翅膀”有什么区别?

有人说“没必要学习知识,因为经验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
可是我想问:放弃了知识,你就能得到经验吗?我觉得恰恰相反,正是具备了知识和理论,你才能更好地从经验中学习、训练。所以,不要说商学院的知识不重要,只是你不会去学而已。

2,为什么商业理论难以学会。

好了,假设我们都知道商业理论很重要,可是为什么“学了之后没什么进步”?

为什么我可以学会微积分,学不会管理学?

①学习的难点不是学习新知识,而是忘记旧知识。

“学习”意味着大脑中形成了新的神经突触,并改变了认知和行为。有研究发现,人老年后普遍性的学习能力下降,并不是因为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降低,而是因为忘记旧知识的能力降低了。

所以,人7岁以后几乎不可能完全掌握一门新语言的发音—如果你是7岁以后开始学英文,那么不论你怎么练,发音里总是有一点中国强调——因为7岁以后你难以把被母语固化的发音习惯给忘掉了。

同样,这就是为什么你难以学会商业理论—放弃熟悉的旧知识太难了。

假设你是数学系的,在学习微积分之前,你没有任何能力和经验去计算曲线下的面积,因此一旦你记住了微积分这个方法,你肯定会去使用,你几乎不需要花费精力去放弃旧知识。

而假设你是商学院的,在学习“决策树理论”之前,你早就已经做了20年的各种决策了(比如每天决定自己去哪吃饭),你早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决策方法。

这时当你学习了更加先进的决策理论,你就很难用新学会的知识去替代旧的知识—这意味着你不得不放弃自己已经习惯了20年的思维方式。

2,必要性是进化的基础

除了学习难度之外,使用意愿是阻挡我们学习商业理论的另一大因素。

根据进化学说,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源于必要性的需求。

比如我们都听说过“乌鸦取水”的例子—乌鸦也会把石子扔到水瓶中,以提高水瓶的水位来取水。而且大量的动物实验也证明乌鸦的确具备这种“高级智能”。

那么为什么乌鸦没有继续进化成人类一般的智慧动物呢?研究发现,在实验环境之外,乌鸦在日常生活中从来不用这种方法取水—自然界到处都是水,乌鸦只要飞一飞就能发现水源,没必要学习“工具”这一高级技能。所以,必要性是进化和学习的动力。(PS.这个例子来源于我前几天做的一篇雅思阅读)
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二战时突然涌现了这么多发明,因为这是当时国家想要存活而“不得不做的事情”。

同样,当你面临一个题目“如何计算曲线下的面积”,你必须通过学习微积分才能解决。因此这种情况不断地强迫你去学习和练习微积分。

但是,当你面临一个问题“为什么iPhone市场份额在下降”,即使你什么都不学,你也可以侃上几句—“因为乔布斯死了”。(即使这就是扯淡)因此这种情况下,你并没有必要性去学商业理论。

几乎所有的管理学、营销学等理论都是“非必要理论”—有了它们,你可以做的更好;但是没有它们,勉强也能应付。

比如推销学可以帮你提高劝服成功率,但是没有推销学,你也有基本的劝服能力。归因理论可以提高你思维的客观缜密程度,但是即使没有归因理论,你也可以进行“天黑要下雨”的简单归因。

很多人面对新知识的做法类似乌鸦,毕竟这是生物的本能—如果一件事已经可以做的好不多了,就没必要通过艰苦地学习和训练让它更上一个台阶了。所以,商业理论很难学。

3,如何学习商业理论?

我根据知名的“安索夫矩阵”,改编了一个“知识问题矩阵”,下面的前4个论点将根据这个矩阵展开。

①知识渗透—改变行为,而不是记忆知识。

商业理论就像“肌肉训练法”—你把所有关于如何有效训练肌肉的理论全部学会了,但是不按照这些方法去训练,你的肌肉增长还是0。

所以Information是不够的,你需要Transformation。

如果问学习商业理论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,我想是:让它去改变你。

然而很多人并没有做到这一点:

有学过经济学的人还觉得“公积金制度唯一的好处就是企业帮你交一半,相当于自己交1000,可以获得2000”,可是经济学明明告诉过你“税收成本并不取决于谁来交的钱,而取决于双方的需求弹性”啊。

有学过营销学的人还企图在自己的简历上突出“责任心”“创造力”“领导力”“执行力”等十几个特点,可是定位理论明明告诉过你“你需要聚焦定位,如果你想成为一切,你就什么都不是”啊。

有学过统计学的人还说“你是双子座的,那你一定很有好奇心。” 可是即使抛开星座理论已经被证伪(《Nature》,1985)这个事实,你也应该知道星座不可能解释一个人性格方差的100%啊,你做数据分析时应该知道—没有什么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有这么高。

即使你明明记忆了课本上的“税收成本”“定位理论”和“回归模型”,当你面临新问题时,可能还在使用自己在学这些理论之前所习惯了的方法。所以,最重要的不是自己“7天内看了5本商业书籍”,而是真正至少把一本书上的内容练会,让书上的理论变成你的习惯。

与其说是“看书”,不如说是“练书”。我自己就曾花了超过3个月的时间去刻意练习《金字塔原理》(即使只花了几天时间久看完了),记得那段时间,就连给朋友发短信都要“背景-冲突-疑问-解答”。

②知识扩展—刻意练习

刻意练习是指“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仍然使用更具挑战性的方法去解决问题。”

比如“决定今天中午去哪吃饭”时,你为了练习自己刚刚学会的决策理论,使用高级的决策方法去分析吃饭的目的地,即使这时没有必要使用这种高级方法。曾有研究证明,决定人长期成功的2个最重要的行为习惯就是“推迟享受”和“刻意练习”。

刻意练习也是人和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,所有的动物只会为了生存练习必要性技能,而不会尝试使用非必要的新方法。(比如上面例子中的乌鸦)

所以如果你想在低挑战性的日常生活中练习高级的商业技巧,不妨尝试:用新方法解决日常问题。

比如当你考虑如何在面试时自我介绍时,你可以看看能不能用新学会的理论:

使用定位理论,聚焦一个差异化定位点,而不是宣传多个优点。

使用推销理论,综合使用“中心路径说服”和“外周路径说服”。

使用组织行为学理论,证明自己的“性格”可以匹配你的“组织文化”。

③用法扩展—为知识找用法,而不仅仅是学习新知识

为什么你在经济学课堂上学会了“税收成本并不取决于谁交的税,而是取决于双方价格弹性”,但是面临类似的“公积金”问题时,就不会了?

因为面临这个问题时,你并没有激活大脑中相关的理论记忆。

(上图是我们大脑集中注意力处理问题的模式。)

我们大脑记忆分为工作记忆(相当于电脑内存),和长期记忆(相当于硬盘)。当你面临一个问题的时候,大脑的会抓取部分长期记忆的内容,放到工作记忆区进行处理。而这个过程叫启动(Priming)

所以,当你觉得你学会了某个理论时,你其实只不过知道了该理论在课本讲的案例中的用法,而当你遇到了其他问题,可能并不会联想到调用该理论来解决。
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你就需要在学习理论时寻找该理论的众多可能用法。问自己:“还有什么现象,可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?”“还有什么情况下,我可以使用这个理论?”

④多角化—新知识新问题

不要总是停留在自己熟悉的领域,用熟悉的方法解决熟悉的问题。你可以尝试新的环境并学习新的知识,离开自己的“舒适区”。

⑤使用“扩散式学习”

学习的路径有两种,集中式学习(Focused Learning)和扩散式学习(Diffused Learning)。

集中式学习是指你集中精力看书、练习,也是被大部分人熟知的学习方式。

扩散式学习就是,即使当你不在看书做题的时候,仍然在学习。比如你刚刚学习了一天的经济学理论,然后去跑步,跑步的过程中你的大脑其实还在有意无意地回顾刚刚学习过的理论。

科学家们多次用实验证明了扩散式学习的作用。比如AB两组儿童,A组儿童学习单词后当晚测试,B组儿童学习单词后第二天早上测试,结果发现B组儿童对单词用法的掌握明显好很多。这是因为晚上睡觉时,大脑并没有“关机”,它仍然使用扩散式学习来巩固当天的内容。

我想参加过雅思托福GMAT考试的人也有这个感觉,你连续一个月每天学3小时的进步,远远大于连续一周每天学12小时的进步。因为并不是说你坐在图书馆集中精力的时候,你的大脑才算是在学习。(当然,集中式学习是必须的)

所以,当你学习商业理论时,需要在走路、跑步、睡觉前等时间回顾或者想想自己学过的东西,你会发现很有帮助。你也可以发现,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创意都是通过扩散式学习找到的,比如阿基米德洗澡时的灵感。

5,减少“虚假学习幻想”(Delusion of Learing)

很多人觉得我只要克制自己,集中精力看书,就算是在学习了。而实际上你一天做10套题而没有取得任何进步是经常发生的事情。你觉得自己付出了努力(坐在图书馆一整天),就必然得到回报(获得学习成果),这就是“虚假学习幻想”。

无数研究证明,盲目的重复性训练、无意识阅读和强迫式记忆的学习效果很低,甚至有时几乎为0。但是你仍然可能强迫自己为了“学习”而坐一整天,结果唯一的作用就是减轻自己不学习的负罪感,但是没有能力上的进步。

那么如何减少这种“虚假学习”呢?

“回顾学习”是一个很好的办法。你可以每学半小时左右,停下来回顾刚刚学习过的内容。然后每学习一段时间,要设定计划去及时回顾旧的内容,这时就会有新的发现。

6,不要急于求成

假设你要建造一个楼房,你可以雇佣100个工人在1年内造好;但是你不可能通过雇佣10000个工人在3天内造好。为什么?因为水泥等都需要客观的时间才能干燥,而这些必要时间是你用多少人力都无法减少的。

同样,不论你多么努力,想在短短的1天内就掌握一种思维方式是不可能的。因为大脑中新的神经突触本来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长成,而习惯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改变。

所以,不要迷恋朋友圈和知乎上的干货文。(包括本文)你永远不可能花费10分钟阅读一篇文章,就显著提高了商业思维。你在文章中所看到的,只是别人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,这并不代表你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。

本文也只告诉你,如果你想学习商业理论和商业思维,你应该怎么做。这并不代表仅仅看完了本文后就有立马有了改变,你需要付出的永远是持续的努力。不过我相信,通过本文的信息,你的努力会更加有效!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最后,我想说明:我自己也是商学院的,受够了别人对商学院的偏见。我想用持续的行动告诉别人:商科知识并不是学而无用,商学院的人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不学无术!包括开设这个自媒体,也有这个目的。

我相信,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改变自己,我们可以成为未来的商界领袖。

李靖